“湿地讲堂”第一讲暨湿地学院野外实践第一课
  sdxyadmin  2020-10-05  浏览次数:972


天苍苍、野茫茫,湿地学院开讲堂。

野外实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办法之一。102日,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率领湿地学院师生到盐城滩涂湿地学院的野外实习基地——“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进行野外实践第一课。同时在茫茫湿地之上,在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举办湿地学院湿地讲堂开讲仪式和湿地讲堂第一讲,让同学们在旷野中聆听老师的教诲和大自然的呼唤。

野鹿荡紧邻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1万年前这里是古长江入海口。它拥有1300亩天然水面以及丰茂的野生芦苇,是野生麋鹿的天然栖息地。目前野鹿荡实习基地的野生麋鹿种群已达到50头左右,以及各种珍稀鸟类和野生濒危植物。

野鹿荡保护地负责人,湿地学院兼职教授马连义老师,为湿地学院学生讲授“湿地讲堂”第一讲。首先,马连义老师详细的介绍了野鹿荡的历史和现状,并将这块湿地保护工作重点进行了阐述;他希望我院师生了解自然,敬畏自然。其次,马连义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的由来。随着科技高速进步,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夜晚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银河系消失在世界五分之一的视野里。黄海野鹿荡因其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光污染始终为零。夜空质量良好时,目视可以清晰看到夏季银河、冬季猎户星座等,所以与西藏阿里、西藏那曲、山西太行洪谷、江西上饶葛源等六家地区,被列为“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马连义老师嘱咐我院师生感受自然的力量铭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最后,马老师号召并组织我院师生对古长江入海口行注目礼,衷心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仪式感让自己做到天上有星空,脚下有湿地,为子孙后代保留清朗的天空,期望我院新生可以始终保持对生态保护的热情,去探究那无尽的苍穹和心中的诗与远方。湿地学院党总支书记宋燕萍,副院长张代臻,新生班主任,学院所有老师及2020级同学参加了讲座。

听完马连义老师的讲座,同学们分组分别从陆地和水中,进行了野外实践,完成了野外鸟类观测、滩涂植物辨识、生态养殖学习等野外实践内容。

成群的麋鹿在野鹿荡觅食、栖息、嬉戏,灰鹤、白鹭和其他鸟类在澄净的天空下自由自在的翱翔。野生大豆、芦苇、芦荻、柽柳、水烛香蒲、狗牙根、葎草...各式各样的植物让人耳目一新。

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麋鹿野生种群,麋鹿是中国国家 Ⅰ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其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因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近乎绝种。经过重新引入,目前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呈现上升趋势。同学们通过望远镜,近距离地观察到了小白鹭、苍鹭、灰头麦鸡、黑卷尾等鸟类的鉴别特征、行为习惯和栖息环境。盐城沿海滩涂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鸟类保护方面,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野外实践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这次野外实践,湿地学子深刻地领悟到了环境创造人的深刻含义。唐伯平院长表示,“野鹿荡”是宣传生态文明和普及湿地科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他强调,全体师生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感恩家乡,心系祖国,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更要勇往向前。

对于我们脚下的湿地和我们头顶上天空的保护,湿地学院的师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湿地学院全体师生走进湿地,走进自然,感受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学们也感受到了保护自然、保护湿地的责任与使命。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使命荣耀,责任重大,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优秀的美丽中国建设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教育部 | 科技部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教育厅 | 盐城市教育局 |
版权所有: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 地址:中国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