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金秋十月话丰收。10月17日,在盐城射阳盐场废弃的盐田上,由盐城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实施的“废弃盐田吨粮稻实验田”长出的水稻,经过收割、称重、测量水杂、计算产量,最高单产达到852.3公斤。有关专家惊叹,“在盐分比较高的废弃盐田上,收获这么高产量的水稻,创造了盐碱地直播水稻亩产的纪录,这表明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几天秋雨过后的盐城射阳盐场,已经不见昔日的成片盐田。湛蓝的天空下,满眼是大片大片黄灿灿的稻田,田埂上布满盐蒿和稀松的芦苇,与成排的风力发电大风车,组成了秋天里最美的画卷。
记者注意到,其他稻田里稻穗和秸秆都是一片金黄,而“废弃盐田吨粮稻实验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绿色的稻叶间或隐或现,叶片在稻穗上空直指蓝天,随风招展,好像在故意吸引人们的眼球。盐城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茆训东手里拿着一株水稻,解释道:“这叫‘秸青籽黄’,我们注重后期施用粒肥,让籽粒饱满,保证不早衰。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秸秆都是青的,甚至是绿油油的。”
现场,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野忙着收割,农技人员在核验稻田面积。据介绍,几年前,茆训东带着几位博士、硕士在这里开始实验“废弃盐田重盐土快速高效垦殖技术及模式创新” 课题研究。他告诉记者,这些田块是以前堆盐的“盐山”所在地,这里的含盐量比其他地块要高出许多,选择这里,就是为了实验在重盐地块通过高效垦殖技术长出高产水稻。
据了解,废弃盐田土壤平均含盐 4.37‰,最高超10‰,而水稻生长必须将土壤含盐控制在2‰以下。在复垦之初,曾有胆大农户尝试种植水稻,亩产不足25公斤,后来,免收承包租金也没人来种植。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盐碱地水稻种植高产高效进程,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专门成立课题组。” 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介绍,从2014年3月起,历时7年多,课题组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持续开展了以废弃盐田和滨海新垦盐碱地快速高产高效为中心的科研攻关,创造了十多项高产新纪录,获批了一批发明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为了在重度盐田上种植高产水稻,课题组研究人员着力打好水源保障、灌排配套、土地平整、电通路畅4项基础,采取耕、晒、泡、旋、排5N快速高效排盐法,实施深松、勤灌、多旋、良种、密植、足肥6项配套技术,对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进行专家会诊,做到因地、因苗、因虫、因草制宜,及时制定和修正用药方案和防治办法。经过悉心管理,2017年,试验田块实现了改良当年两季种出1243.5公斤稻麦,其中水稻最高亩产达659.6公斤。2018年,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37.5公斤。茆训东说,“经过快速高效垦殖技术及模式创新,在重度盐田上长出高产水稻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最终,经过收割、称重、测量水杂、计算产量等过程,后经由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担任组长的鉴定专家组鉴定,重度盐田水稻单产最高为852.3公斤。据了解,这创造了废弃盐田重盐土机械水直播水稻亩产的纪录。
对这一结果,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茆训东很满意,他表示,实验田是直播水稻,没育秧、没栽秧,如果机插秧会更好一点,会更稳一点。现在已经具备了在重度盐田种植高产水稻的技术条件。
据悉,该项目由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顺泰农场有限公司、南京北盛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负责。江苏种业协会会长张坚勇、扬州大学农学院戴其根教授以及盐城市农业农村局、盐城市农科院的水稻种植专家组织的专家鉴定组参加了验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体系先进、实用,对提高盐碱地大面积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今年我们的大面积试验非常成功,这为我们后续不断改进技术,持续提高产量增强了信心。”牵头负责该项目实施的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表示,未来他们将加快盐碱地水稻种植开发利用进程,增加后备耕地资源储备,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且主要装自己的粮食。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冯永玲 李荣庆 孙聪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