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学院现开设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保护与恢复两个专业。
专业简介:根据地区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特点,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地建设需要,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养和求实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保护与管理、教学、调查监测、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湿地动物学、湿地植物学、湿地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管理学、自然保护区学、湿地监测、湿地水文学、湿地保护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及和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法律、礼仪、演讲等人文课程。
就业领域: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主要就业领如下。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到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资源规划、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农业、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动物饲养场等企事业单位,能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驯养繁殖、产业开发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应工作。毕业后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自然保护区管理:毕业生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中从事保护区规划、管理、监测和保护工作。
2.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可以从事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物种调查与监测、保护教育等工作,为野生动物提供合适的生境,确保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自然资源管理:涉及保护和管理土地、水资源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工作,以实现可持续的利用和保护。
4.环境监测与评估: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生态监测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为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研究与学术界:从事野生动物生物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环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知识和建议。
6.环境教育与公众宣传:从事环境教育、公众宣传和社区参与等工作,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意识。
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
专业简介:立足沿海湿地,面向湿地生态保护行业和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掌握湿地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具备较好的法律知识与人文综合素养,能够在湿地生态保护行业和产业,特别是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监测与评价、湿地恢复与利用、保护地规划与设计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和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湿地保护与管理、保护地规划与设计、环境科学概论、湿地动物学、湿地植物学、湿地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湿地水文学等专业课程,以及和学生全面发展相关的法律、礼仪、演讲等人文课程。
就业领域: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主要就业方向与领域如下。
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就业方向包括:
1.政府部门:在各级湿地管理部门,承担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监测、规划设计等工作。也可进入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林草、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参与与湿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
2.保护地管理:在全国各省市的湿地保护地,包括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方重要湿地,从事专门的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监测、修复、宣教等工作。
3.规划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院所,参与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湿地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
4.企业单位:在大中型企业,负责湿地景观设计与构建、湿地修复设计与工程、湿地重建和营造等工作。
5.科研与教育机构:在科研院所、高校或环保机构,从事湿地科学研究、教育普及工作,通过科研数据分析,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就业前景:
1.人才需求旺盛: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保护与恢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及相关环保机构对湿地保护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具备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政策支持力度大:各国政府都在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为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开展,也为该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就业领域多元化: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找到稳定的工作,还可以在环保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发挥专长。例如,参与企业的湿地相关项目开发,或在非政府组织中推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活动等。
4.专业优势突出: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该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