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学院携手田家炳中学开展“同心共育石榴红”湿地生态研学活动
  作者:朱瑶  编辑:  审核:何静  2025-03-26  浏览次数:35

为深化校地合作育人机制,推动生态文明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3月22日,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联合学校统战部、盐城市田家炳中学,组织该校高一年级新疆内高班百余名学生,开展“同心共育石榴红,湿地科普促团结”主题研学活动。活动通过“自然探秘+科研实践+文化浸润”三维育人模式,为边疆学子打造了一堂行走的生态思政课。

上午,研学队伍首站抵达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展馆内,通过图文、标本、视频等资料,学生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深入了解。随后,他们手持望远镜,观察并识别滩涂湿地中的鸟类、植物与生态景观,还现场观看了丹顶鹤的放飞活动,亲身感受了湿地生态的生机与活力。

下午,研学活动转场至盐城师范学院。在这里,学生们聆听了湿地科普讲座,制作了植物叶脉书签,参观了校史馆和省级“同心共育石榴红”教育实践基地,还加入到了标本馆的互动讲解中。湿地学院党总支书记宋燕萍表示,“人文与科学双维育人矩阵,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暮色降临,新疆学子手持自制的湿地主题叶脉书签踏上返程。这份承载着黄海湿地记忆的礼物,不仅是生态教育成果的体现,更是民族团结的文化象征。正如湿地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静所言:“我们不仅要拉近新疆与盐城的地理距离,更要在精神层面培育具有生态视野、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本次校际合作突破传统研学模式,将生态科普、科研实践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既彰显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也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湿地学院将继续探索“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持续深化生态科普、劳动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合创新,让黄海之滨的生态教育星火,照亮更多少数民族学子的成长之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教育部 | 科技部 | 江苏省科技厅 | 江苏省教育厅 | 盐城市教育局 |
版权所有: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 地址:中国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 邮编:224007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